9月29日,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中国水产学会主办的生态智慧型海洋牧场引领渔业绿色低碳融合发展研讨活动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近20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一线专家围绕相关议题开展交流研讨。本次研讨活动由大连海洋大学教授陈勇担任执行主席,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闫文杰担任学术秘书。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杨红生作“生态智慧型海洋牧场建设现状与展望”报告,系统回顾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十年发展历程,提出需全面实现海洋牧场的高质量发展转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丕茂以“南方海洋牧场生态可持续发展展望”为题,详细介绍南方海洋牧场的发展现状、趋势及未来路径,建议从生态系统层面推动海洋牧场多业态融合。大连海洋大学教授田涛作“海洋牧场的蓝色碳汇之路”报告,指出海草床、海藻场作为参与海洋牧场生境构建的关键要素,不仅是海洋牧场初级碳汇的重要来源,更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方向与固碳关键路径,需在未来建设中重点关注与保护。
自由发言环节,与会专家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围绕生态智慧型海洋牧场的内涵界定、外延拓展等关键问题各抒己见,提出多项具有实践价值的建议。其中,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林军提出海洋牧场本质是一种渔业生产方式,需具备明确产出,而非单纯的生态修复工程,应整合育种、装备、生态智慧三大核心元素,实现生产与生态的协同。
大家一致认为,需通过全链条协同发力,系统提升产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应重点破解数据集成到产业转化衔接瓶颈,构建数据流动良性循环。要结合国家规划与技术趋势,建立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综合评估体系,为生态智慧型海洋牧场长期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会后,专家们赴北京帅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地考察,了解以养殖鲈鱼为主的鱼菜共生生态系统、果—禽—鱼生态共生系统和鱼—粮共生生态系统。